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日本亂倫近親相姦在线播放|国产九九免费观看思思

    <td id="rjvax"><strong id="rjvax"></strong></td>
    20、在10-9~10-7m范圍內,對原子、分子進行操縱的納米超分子技術往往能實現(xiàn)意想不到的變化.如納米銅顆粒一遇到空氣就會劇烈燃燒,甚至發(fā)生爆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分析:利用題干中的信息可知納米銅也是銅,但易于氧氣反應并且速度很快,利用此知識解決判斷即可.
    解答:解:A、納米銅和普通銅都是由銅元素組成,故納米銅屬于單質,故A錯誤;
    B、普通銅加熱才能與氧氣反應,而納米銅很易于氧氣反應,故B正確;
    C、納米銅很易與氧氣反應,應密封保存,故C錯誤;
    D、納米銅和普通銅中都屬于銅元素,所以銅原子結構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該題是一道信息給予題,關鍵是對題干知識的整理,并與所學知識的關聯(lián)性的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探究孔雀石(一種銅礦石)的組成元素.他們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閉容器中加熱,觀察到孔雀石分解過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綠色的孔雀石逐漸變?yōu)楹谏勰僭O:孔雀石中的雜質不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過程中他們測定了五次,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測定次數(shù) 生成沉淀的質量(g) 生成水的質量(g)
    1 5 0.9
    2 10 1.8
    3 X 2.7
    4 20 3.6
    5 20 3.6

    請分析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2)表中“X”的值為
     
    g.
    (3)實驗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6?鎮(zhèn)江)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廣泛應用于化學研究和工農業(yè)生產.中和反應過程中會放出熱量.以下是在一定體積的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常溫下)的反應中,溶液溫度變化的數(shù)據(jù):
    加入鹽酸的體積
    (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上升
    (△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試繪出溶液的溫度變化(△t)與加入的鹽酸體積(V)之間的關系曲線圖:
    (2)請根據(jù)曲線變化的趨勢,說明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海滄區(qū)質檢)某校初三化學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粗略測定竹節(jié)內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方案如下:
    [資料信息]某種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某種氣體的體積/混合氣體的總體積)×100%
    [材料準備]新鮮完整竹節(jié)(若干)、實驗室常用化學儀器、藥品
    [實驗步驟]如圖:
    ⅰ.取一竹節(jié),豎直浸沒于水中,在竹節(jié)上端鉆一小孔,用注射器從小孔向竹節(jié)內慢慢注入1-2mL濃氫氧化鈉溶液;
    ⅱ.用拇指(戴橡膠手套)堵住上端小孔,取出竹節(jié),用力振蕩;
    ⅲ.再將竹節(jié)浸沒于水中,松開拇指數(shù)秒鐘;
    ⅳ.取出竹節(jié),再在另一端鉆一小孔,收集竹節(jié)內液體,測出其體積為L3;
    ⅴ.將竹節(jié)重新浸沒于水中,至水充滿竹節(jié)后取出,測出竹節(jié)內水的體積為L4
    ⅵ.另取竹節(jié)重復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
    組 別
    竹節(jié)中CO2的體積/mL 2.6 5.9 4.2 5.6 6.2
    竹節(jié)中氣體總體積/mL 82 137 135 195 195
    竹節(jié)中CO2的體積含量/% 3.71 4.31 2.87 3.10
    (1)步驟ⅰ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
    (2)步驟ⅳ中,“再在另一端鉆一小孔”的目的是
    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便于取出竹節(jié)內的液體
    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便于取出竹節(jié)內的液體
    ;
    (3)步驟ⅳ、ⅴ中,測出L3、L4需用到的化學儀器是
    量筒
    量筒
    ;L3、L4的關系是L3
    L4(填“>”“=”或“<”);
    (4)上表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
    3.11
    3.11
    ;
    [實驗結論](5)竹節(jié)中CO2的平均體積分數(shù)
    大于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空氣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
    [實驗拓展](6)小聰認為,如果只比較竹節(jié)內CO2與空氣中CO2體積分數(shù)的大小,進行簡單的實驗就能達到目的.小聰?shù)膶嶒灧桨缚赡苁?!--BA-->
    用注射器分別抽取等體積的竹節(jié)和空氣中氣體,然后再繼續(xù)分別抽取等體積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讀取注射器的示數(shù)就能夠比較二者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大小
    用注射器分別抽取等體積的竹節(jié)和空氣中氣體,然后再繼續(xù)分別抽取等體積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讀取注射器的示數(shù)就能夠比較二者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大小
    (寫出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
    (7)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還粗略測定出竹節(jié)內O2的體積分數(shù)在10%-12.5% 范圍內.據(jù)此,興趣小組推測“竹節(jié)中CO2和O2的體積分數(shù)不同于空氣”的原因可能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在做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反應的實驗時,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圍繞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系列問題進行了探究.
    (1)根據(jù)如圖中的曲線可判斷該中和實驗中溶液的滴加的順序是
     
    ;
    (2)在一定體積的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反應中溶液溫度與加入鹽酸的體積變化如下:
    加入鹽酸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上升(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①根據(jù)表格分析溶液溫度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
     

    ②若某同學提出“將氫氧化鈉固體直接與10%鹽酸反應,以探究中和反應是否放熱”,此提議是否合理?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下列說法判斷的結果是                                             (     )

        ① 在一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呈紅色,該溶液中無H+  ② HCl、H2S和NH3都是非金屬元素跟氫的化合物,都屬于無氧酸  ③ 中性溶液中,既沒有H+也沒有OH-10 g 10%鹽酸和10 g 10%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  ④ 溶液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強  ⑤ 10 g 10%鹽酸和10 g 10%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  ⑥ 將pH=5和pH=4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9

        A. 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 只有⑤⑥正確              D. 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