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要進行“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
(1)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中的甲、乙、丙所示。
(a)第2次實驗中,機械效率是 。
(b)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jié)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
(c)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shù)比第2次實驗多,動滑輪自重增大,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 (選填“增大”或“減小”),因而,由第2、3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有關(guān)。
(2)若兩次實驗中的動滑輪重相同,提起的鉤碼重也相同,測出的滑輪機械效率卻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A.滑輪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測拉力時沒有使測力計勻速上升
C.測拉力時拉力的方向沒有豎直向上 D.鉤碼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次數(shù) | 重物質(zhì)量 /kg |
重物上升距離 /m |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 拉力作用點移動距離/m | 滑輪組機械 效率 |
1 | 0.1 | 0.1 | 0.6 | 0.3 | |
2 | 0.2 | 0.1 | 0.9 | 0.3 | 74.1% |
3 | 0.3 | 0.1 | 1.1 | 0.3 | 90.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次數(shù) | 鉤碼重G/N | 鉤碼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測力計拉力F/N |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 總功W總/J | 機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
3 | 4 | 0.1 | 0.4 | 1.1 | 0.5 | 0.55 | 72.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