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日本亂倫近親相姦在线播放|国产九九免费观看思思

    <td id="rjvax"><strong id="rjvax"></strong></td>

    江蘇省普通高中2009屆高考地理仿真預測卷(二)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20分。

    第1卷(選擇題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計36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在括號內(nèi))

    1.“中國神舟七號飛船”升空時,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上大約位于

    試題詳情

     

     

     

     

     

    解答:B  9月25日剛過秋分日不久,A圖根據(jù)公轉(zhuǎn)方向,圖中地球位置應剛過春分日不久;同理可推知:B圖地球位置應剛過秋分日不久,C圖地球位置還未到秋分日,D圖地球位置應剛過春分日不久

    試題詳情

    2.“中國神舟七號飛船”升空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動                 B.全球新舊兩天的范圍等

    C.開羅(300N,310E)人收看實況轉(zhuǎn)播在下午3點多      D.西昌日落西北滿天紅

    解答:C  9月25日接近秋分日晝夜基本等長,全球各地都是18點日落,北京時間與開羅時間相差6個小時,為下午3點多

    試題詳情

    右圖中圓圈是某緯線圈,箭頭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M、N、P三點將緯線圈平分為三段弧,其中MN為夜弧,其余各弧為晝弧。據(jù)此完成3~4題。

    試題詳情

    3.下列有關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M在N的正西方,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B.M在N的正西方,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

    C.M在N的正東方,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D.M在N的正東方,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

    解答:B  根據(jù)已知條件,可該緯度為南半球,從N向西到M為劣弧,故M在N正西方;又知該緯度晝弧大于夜弧,太陽直射南半球。

    試題詳情

    4.圖中P處的日落時間(地方時)為    (    )

    A.16  時    B.18 時    C.20時    D.22時

    試題詳情

    解答:C  M、N、P三點將緯線圈平分為三段弧,且MN為夜弧,則夜長為1200/150等于8小時,該緯度日落時間為20時

    讀右圖,完成5~6題。

    試題詳情

    5.在圖中洋流處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發(fā)現(xiàn)漂流瓶的地區(qū)是(  )

    A.南美洲西海岸        B.亞洲東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解答:C  根據(jù)圖地信息可判斷出此處為南美洲東海岸一部分,洋流為巴西暖流,再經(jīng)西風漂流可到非洲西海岸(本格拉寒流)

    試題詳情

    6.圖中洋流對相鄰陸地環(huán)境的影響是    (    )

    A.降低了熱、干程度    B.增加了熱、濕程度

    C.加劇了冷、干程度    D.減輕了冷,濕狀況

    解答:B  圖中洋流為巴西暖流,暖流對相鄰陸地環(huán)境有增溫、增濕作用

    讀廣東2009年某月某日降水量分布圖;卮7~9題。

    試題詳情

    7.此次降水可能是

      A.臺風登陸        B.暖鋒過境

    C.冷鋒過境        D.午后的雷陣雨

    解答:A  從圖中風向來看,氣流從四周向中心逆時針輻合,故為臺風產(chǎn)生的降水。

    試題詳情

    8.臺灣海峽當日風力及風向為

      A.12級東北風      B.12級西南風

    C.6級東北風       D.6級西南風

    解答:D  風桿尾部的指向即為風的流動方向,一道風尾代表風力為2級。

    試題詳情

    9.此次降水最可能發(fā)生在

      A.1月到4月      B.5月到10月    C.11月到3月    D.2月到5月

    解答: B  秋季節(jié)廣東臺風多發(fā)。

       讀下面兩幅區(qū)域圖。完成10~12題。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0.①、②兩地所在國面臨的海域分別是

    A.波斯灣、地中海       B.幾內(nèi)亞灣、加勒比海

    C.阿拉伯海、紅海       D.墨西哥灣、孟加拉灣

    解答:B  根據(jù)經(jīng)緯度數(shù)值與輪廓圖可推斷兩地分別位于幾內(nèi)亞灣北岸和加勒比海南岸。

    試題詳情

    11.我國一批家電產(chǎn)品自上海海運到②地所在國最短航線經(jīng)過

    A.蘇伊士運河     B.麥哲倫海峽    C.巴拿馬運河     D.好望角

    解答:C  自上海通過海運把貨物運到加勒比海南岸,走最短航線必然要經(jīng)過巴拿馬運河。

    試題詳情

    12. ①、②兩地所在國自然環(huán)境共同特點是

    A.沿海地勢低平,植被茂盛     B.冬溫夏涼,四季如春

    C.沙漠廣布,炎熱干燥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分布廣泛

    解答:A  ①、②兩地所在國分別在尼日利亞與委內(nèi)瑞拉,都在熱帶,不可能出現(xiàn)出現(xiàn)冬溫夏涼現(xiàn)象和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委內(nèi)瑞拉也沒有沙漠存在,故只有A項合乎要求。

    下面為一組剖面示意圖,該組圖反映了我國華北某地區(qū)土地利用狀況由tl至t4時期的歷史變化過程(t1至t4時期氣候變化甚微,可忽略不計;圖中河流斷面位于中游處)。據(jù)圖回答13~14題。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3.圖示t4時期河流斷面處的河水年徑流量變化情況與t1時期相比,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豐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減小    B.年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不大

      C.洪峰流量減小,且出現(xiàn)頻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減小

    解答:A  從示意圖來看,t1至t4時期出現(xiàn)城市化和坡地開墾現(xiàn)象,植被覆蓋率明顯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均減弱,年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現(xiàn)頻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劇,春季流量應該減小。

    試題詳情

    14.造成該河流下游地區(qū)洪澇災害多發(fā)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①過度放牧致使草場涵養(yǎng)水源、調(diào)節(jié)徑流的功能減弱  ②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調(diào)蓄洪峰能力下降  ③過度砍伐、開墾山地,地表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劇  ④城市面積擴大,加大了地表徑流量,加快了徑流匯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試題詳情

    解答:D  由題意可知D選項正確。

        讀右圖,完成16-17題。

    試題詳情

    15.M區(qū)域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是    (  )

      A.水稻種植業(yè)     B.大牧場放牧業(yè)

      C.商品谷物農(nóng)業(yè)   D.混合農(nóng)業(yè)

    解答:C  M區(qū)域為美國中部大平原的小麥區(qū)和玉米帶,該區(qū)域地廣人稀,農(nóng)業(yè)高度機械化,實行大農(nóng)場商品化生產(chǎn)。

    試題詳情

    16.M區(qū)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不包括  (    )

      A.當?shù)貜V闊的市場 B.便利的交通運輸

      C.先進的科技     D.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

    解答:A  M區(qū)域地廣人稀。

    試題詳情

    17.與M區(qū)域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背景關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B.城市化的進程  C.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    D.國際局勢多極化

    解答:D  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機器等加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城市化的則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消費市場;經(jīng)濟全球化則使該區(qū)域有更多的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

    試題詳情

    l8.我國某個地理野外考察隊相隔約一個小時看到GPS接收機分別顯示如下界面。據(jù)此判斷該考察隊

      A.向東南方向行進               

    B.行進的相對高度達到1 000

      C.看到的樹種多屬于常綠硬葉樹   

    D.19:07:58時所到地已是黑夜

    解答:A  從GPS接收機的時間、經(jīng)緯度、海拔信息來看,該地為黃土高原,隊員在向東南方向前進。

    試題詳情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題3分,共計24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在括號內(nèi))

    19.歐洲有“溫帶大陸”之稱,近年夏天酷暑高溫天氣的出現(xiàn)十分反常,造成這一天氣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有(    )

      A.人類不合理活動,全球氣候變暖    B.全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

      C.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增強            D.地中海沿岸森林覆蓋率提高

    解答:AB  近些年來全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正處于溫暖的上升時期,同時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加劇了這變暖的趨勢。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將在未來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貿(mào)易區(qū)。根據(jù)下表中項目,完成20-21題。

    表   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

     

    2000年

    2010年

    總?cè)丝?/p>

    18億

    20億

    GDP

    試題詳情

    1.7萬億美元

    2萬億美元

    外貿(mào)

    試題詳情

    1.3萬億美元

    不祥

    試題詳情

    20.下列工業(yè)類型適合在東南亞布局的是    (    )

      A.技術指向型工業(yè)               B.市場指向型工業(yè)

      C.動力指向型工業(yè)               D.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yè)

    試題詳情

    21.從目前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與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相比,最具優(yōu)勢的是 (    )

      A.勞動力豐富    B.資本雄厚    C.市場廣闊    D.能源充足

    試題詳情

    解答:20. BD  21.AC   東南亞也世界上人口較密集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是發(fā)展中國家,消費市場大,勞動力豐富

    圖為中國、美國(本土)兩國不同時期的國內(nèi)人口遷移示意圖。完成22~23題。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2.二戰(zhàn)之后,美國國內(nèi)人口遷移主要原因是    (    )

      A.東北工業(yè)區(qū)的吸引             B.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

      C.環(huán)境因素                     D.新興產(chǎn)業(yè)的吸引

    解答:CD 二戰(zhàn)后美國東北部工業(yè)區(qū),逐漸趨于多飽和,用地緊張,環(huán)境惡化,人們紛紛從這兒遷往南部和西部的“陽光地帶”;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是在二戰(zhàn)前發(fā)生的

    試題詳情

    23.與20世紀50年與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國內(nèi)人口流動主要表現(xiàn)為(    )

      A.自發(fā)性人口遷移、流動的規(guī)模較大

      B.向西部地區(qū)遷移、流動的規(guī)模較大

      C.務工、經(jīng)商成為人口遷移與流動的主要動力

      D.民工流動的人數(shù)已大大減少

    解答:AC  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國內(nèi)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引起的,人口流動都是自發(fā)的,遷移到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務工和經(jīng)商,人口流動規(guī)模大

    試題詳情

    24.近幾年北京郊區(qū)的農(nóng)村在秋收以后,某些農(nóng)作物秸稈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將秸稈粉碎還田,這種做法的主要好處是    (    )

      A.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        B.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提高肥力

      C.節(jié)省時間,減輕勞動強度    D.防風固土,減輕沙塵天氣的危害

    解答:BD  北京地區(qū)秋收以后到第二年春耕,天氣干燥,大風揚塵天氣,容易形成沙塵暴,不毀掉長在田里的農(nóng)作物秸稈,可起到防風固土作用,同時農(nóng)作物秸稈含有大量有機質(zhì),還田后可增長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讀下圖,同答25~26題。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5.下列各地中最有可能形成濕地的是

    A.庚地         B.丁地      C.辛地    D.戊地

    解答:AC  圖中庚、辛兩地地下水水位與地面持平,因此最有可能形成濕地。

    試題詳情

    26.下列關于圖示區(qū)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戊地位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可能形成荒漠

    B.庚地距海洋遠,但地下水豐富,可能形成綠洲

    C.圖示區(qū)域受西風影響,可能冬溫夏涼,全年濕潤

    D.圖中辛地以東的區(qū)域,植被可能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解答:CD  圖中海拔只有1O米。為海濱沙丘,不可能起到阻擋西風的作用,庚、戊兩地距海不到300米,不可能形成荒漠或綠洲..

    第Ⅱ卷(非選擇題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27題-第29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30題~第33題為選考題,請考生根據(jù)要求做答。

    試題詳情

    三、必考題(共有3道小題,共40分)

    27.(11分)讀“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試題詳情

    (1)圖中白水河的流向為              ;甲村與龍山之間的溫差范圍是           。

    (2)簡述圖示地區(qū)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

     

     

     

    (3)依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說明甲、乙兩村所處位置的相同點(最少三點)。

     

     

    (4)某學校兩組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分別沿B、C線路攀登龍山和虎山,有人建議將出發(fā)地設在A點。你認為是否合理?并簡述理由。

     

     

    試題詳情

    【解答】(共11分)(1)自東向西(1分)    34.2之間 (3<T<4.2℃)(2分) 

    (2)該地區(qū)地形以山地為主;(1分)北、東、南三面地勢較高;(1分)中部為谷地,地勢較低。(1分) 

    (3)①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間;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過;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答出其中三點即可,每點1分,共3分)

    (4)此題為開放性試題,以下為兩組答案:

    合理。理由:兩條路線的水平距離相同或?qū)嶋H距離相近;(1分)攀登的相對高度相同或兩山海拔高度相近。(1分)

    不合理。理由:C線路等高線比B線路等高線密集,(1分)說明該線路的坡度較陡,攀登難度較大。(1分)

     

    試題詳情

    28.(15分)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氣壓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畫出該天氣系統(tǒng)中應存在的鋒面。

    (2)圖中鋒面在圖示地區(qū)較長時間徘徊,形成

                       天氣現(xiàn)象。

    (3)該年夏季我國淮河流域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隨后南方廣大地區(qū)又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和干旱天氣,給當?shù)孛竦纳a(chǎn)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請利用圖中相關的信息,分析說明上述氣象災害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4)試述南方廣大地區(qū)的持續(xù)高溫和干旱天氣對電力供應的影響。

     

     

    【解答】(共15分)(1)略(2分)

    (2)梅雨(2分)

    (3)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產(chǎn)生原因主要是:影響我國的鋒面雨帶在該地區(qū)停留時間較長(或受準靜止鋒的影響),導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澇災害的發(fā)生。(3分)

    隨后南方廣大地區(qū)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和干旱天氣主要是因為:副熱帶高壓(或反氣旋)在南方地區(qū)長時間停留,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下,天氣睛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熱干燥的高溫天氣(3分) 

    (4)南方高溫造成空調(diào)等致冷用電量大增。因降水少南方蓄水量減少.水力發(fā)電量不足,造成電力緊張。(4分)

     

    試題詳情

    29.(14分)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從北緯580到南緯350~400的地區(qū),均有大量栽培。從栽培的面積看,玉米僅次于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而總產(chǎn)量卻占第一位。

      (1)在所有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發(fā)展是最快的,試解釋其原因。

     

     

     

    (2)美國的玉米生產(chǎn)主要分布在                         ,這里發(fā)展玉米生產(chǎn)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3)日本是美國玉米的主要進口國,原因是什么?

     

    【解答】(共14分)(1)玉米育種技術的進步,提高了單產(chǎn);(2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對玉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大;(2分)農(nóng)業(yè)技術的進步。使玉米種植業(yè)高度機械化。(2分) 

    (2)中部玉米帶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年降水量較充足;機械化程度高(4分)

    (3)人口眾多,對糧食的消費量大;(2分)國土狹小,地形崎嶇,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小(2分)

    試題詳情

    四、選考題(考生在第3l、32、33、34四題中任選兩題做答)  

    A 30.(10分海洋地理)讀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層水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是    月的表層水溫分布圖,判斷依據(jù)是:                                ;

    (2)乙圖的大洋西岸A的表層水溫比同緯度的東岸B低,其原因是流經(jīng)A海域的洋流造成的,該洋流的性質(zhì)是            ,分析造成這一洋流性質(zhì)的原因:                     

                                                                                 。

    (3)當A的表層水溫比正常年份高,而B的表層水溫比正常年份低時,分析乙圖中的c、D地區(qū)降水與正常年份相比,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為什么?                              

                                                                                 。

     

    【解答】(共10分)  (1)2(1分)  表面水溫的熱赤道(最高處)在赤道以南,意味著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或北印度洋西岸的水溫高于東岸,說明北印度盛行東北風,將溫暖海水吹向西海岸(2分)

    (2)寒流(1分)   由于受西南季風和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該洋流是上升補償流,水溫低,形成寒流性質(zhì)(2分) 

    (3)減少(1分)寒流減弱.說明東南信風和西南季風減弱.東南信風和西南季風減弱必然造成輸送到南亞和非洲東南部的水汽減少(3分)

     

    試題詳情

    B 31.【旅游地理】(10分)2008年暑期,有一學生旅游【刑游覽了以下幾個地方:桂林山水、洞庭湖、武夷山的一線天、黃果樹瀑布等。請你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針對這幾個景點,請你提出具體的欣賞建議,以便他們能運用正確的方法欣賞景觀。(4分)

     

     

    (2)在出行前,他們應做哪些準備工作?(3分)

     

     

    (3)這一學生旅游團原本打算利用“十一”黃金周出游,但考慮到種種因素,還是將行程放在暑期,你認為他們主要考慮了哪些因素。(3分)

     

     

    【解答】(1)欣賞桂林山水時,最好乘船沿水路欣賞兩岸的風景,只有水流、船動、山移,才能體會“人在畫中游”的佳境;欣賞洞庭湖時,應置身于位置較高的亭臺樓閣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遠眺之趣;觀賞一線天時,要置身其中,近而視之,方知其妙;觀賞黃果樹瀑布時,應在適當距離仰視,以兼收其形、色、聲、動之美。、(4分)

    (2)①設計好旅游路線;②選擇恰當?shù)穆眯蟹绞?自行乘車還是隨旅行團);③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了解與旅游景點有關的內(nèi)容;④準備好旅游時所需的物品。(3分,3點即可)

    (3)“十一”黃金周是我國集葉J休假的時期,也是旅游的黃金期,這導致旅游景點幾乎人滿為患,從而使得旅游質(zhì)量嚴重降低;同時,也容易出現(xiàn)交通擁擠、食宿困難、物價偏高等問題。而選擇暑期m游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3分,合理即可)

     

     

    試題詳情

    C.32.【城鄉(xiāng)規(guī)劃】(10分)下圖是某發(fā)達國家城市用地發(fā)展過程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試題詳情

     

     

     

     

     

     

    (1)在城市發(fā)展的階段,由于同一類經(jīng)濟活動在城市內(nèi)部空間上的,開始出現(xiàn)城市功能分區(qū)。(2分)

     

     

    (2)階段Ⅱ商業(yè)用地的分布特點是。與階段Ⅱ相比,階段Ⅲ商業(yè)用地出現(xiàn)的變化是 。(2分)

     

     

    (3)工業(yè)區(qū)在城市區(qū)位中的變化趨勢總體上表現(xiàn)為、。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4分)

     

     

    (4)階段Ⅲ中住宅區(qū)出現(xiàn)了分化,分析判斷圖中甲為住宅區(qū);乙為住宅區(qū)。(2分)

     

     

    【解答】(1)Ⅱ集聚(2分)

    (2)位于城市幾何中心在交通干線交會處出現(xiàn)新的商業(yè)中心(2分)

    (3)不斷向市區(qū)外緣移動趨向于滑主要交通干線分布保護城市環(huán)境降低生產(chǎn)成本(4分)

    (4)低級高級(2分)

    試題詳情

        材料一:IPCC(球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在全球氣候變化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驅(qū)動.全球氣候?qū)⒃?1世紀繼續(xù)變暖。這一評估報告認為,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中國能源消費構(gòu)成示意圖。

    (1)根據(jù)全球氣候變暖成因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內(nèi)容。

    試題詳情

     

     

     

     

     

     

    a               ;b               ;c              ;d              。

    (2)簡要說明我國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談談我國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將會對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chǎn)生影響。為了預防海平面上升所產(chǎn)生的危害,結(jié)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答:(共10分1(1)毀林燃燒礦物燃料極冰融化  海低地被淹(2分)  (2)原因:人口和經(jīng)濟總量大,能源消費總量大;礦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構(gòu)成的比重極高。(2分)措施:開發(f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管理與宣傳,提高節(jié)能意識。(3分)(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加強城市規(guī)劃,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加高加固防洪墻,整理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內(nèi)澇威脅等相應的防御措施和對策。(3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