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2卷兩部分,共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康1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寥廓(liáo) 百舸(kě) 浪遏(è) 方遒(qiú)
B.油膩(nì) 羅綺(qǐ) 寂寞(jì) 斑斕(lán)
C.媛女(yuán)坍圮(dān)倩影(qiàn)裊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佝僂(lǚ)長篙(hāo)寧謐(m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云彩 神采飛揚 誠懇 開墾土地 B.暄響 寒暄客套 窗扉 敞開心扉
C.炫耀 耀武揚威 慰藉 聲名狼藉 D.憂郁 猶豫不決 清涼 青山綠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哦,再見吧,大海!/我永遠不會忘記你______的容光。
②月亮_____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
③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A.莊嚴 漸漸 寂寞 B.威嚴 漸漸 冷清
C.莊嚴 逐漸 冷清 D.威嚴 逐漸 寂寞
4、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解說全對的一項是: ( )
A、貳于楚(從屬二主)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動詞)
B、亡鄭以陪鄰(陪伴,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動詞)
C、若不闕秦(缺少,同“缺”,動詞) 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動詞)
D、行李之往來(出門帶的衣物等東西,名詞)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擴張,動詞)
5、下列各組中每句均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無能為也已 共其乏困 朝濟而夕設版焉
B、三年釋其政 將免者以告 無不鶚也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C、徐公來,孰視之 期年之后 失其所與,不知 夫晉,何厭之有
D、少益耆食 祝曰:“必勿使反” 為長
6、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述詳細的紀傳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B、《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一些歷史。
C、《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諸國歷史,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取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guān)的謀議或辭說。
D、燭之武是春秋時期鄭國人,他勸說秦穆公撤兵而解救了鄭國;鄒忌是戰(zhàn)國時的齊國人,觸龍是戰(zhàn)國時的趙國人,他們都善于言辭,擅長諷諫。
二、(9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的片段,完成7-9題
(一) (二)
輕輕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輕輕的來; 種族
我輕輕的招手, 我們必須戰(zhàn)斗!
作別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亞細亞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陽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艷影, 從血的那邊
在我的心頭蕩漾。 從兄弟尸骨的那邊,
...... 向我們來了,
(徐志摩《再別康橋》) 像暴風雨,
像海燕。
(田間《自由,向我們來了》)
7、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兩首詩都采用了白話,是打破了舊體詩格律束縛的新詩。
B.兩首詩都采用了白話,是打破了舊體詩格律束縛的自由詩
C.《再別康橋》是新詩中的"新格律詩"。
D.《自由,向我們來了》是新詩中的"自由詩"。
8、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再別康橋》中的這兩節(jié)分別押"ai"和"iang"韻。
B.《自由,向我們來了》這一節(jié)押"ian" 。
C.《再別康橋》節(jié)奏比較舒緩。
D.《自由,向我們來了》節(jié)奏短促如鼓點。
9、對《自由,向我們來了》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作者呼吁我們民族不能再忍辱負重了,必須投入戰(zhàn)斗。
②作者呼吁我們必須和悲哀的種族戰(zhàn)斗。
③語句短促,是對自由的急切呼喚。
④詩中體現(xiàn)的是一種緊張激烈的情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三、(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題。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楞,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
選自《后漢書》)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 即:走到
B.何至相迫乎 迫:窘迫
C.隱身不見 見:出現(xiàn)
D.除為諫議大夫 除:授官
11.對下列句子中“乃”和“于”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乃變姓名 ③迫于典司
②乃張目熟視 ④舍于北軍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愿因日暮自屈語言 B.阿諛順旨要領絕
C.帝從容問光曰 D.建武十七年,復特征
13.全都能表現(xiàn)嚴光狂傲不羈,淡泊名利的一項是:(
)
①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
②備安車玄楞,遣使聘之。
③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
④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
⑤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為諫議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光武稱帝后,嚴光卻改名更姓,隱居湖畔;后雖然勉強來到京師,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嚴光的舊交,想邀請他來家中敘談,嚴光不去,只捎個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諛奉承皇帝的旨意,就會走上絕路。
C.對光武帝親自來訪,嚴光“臥不起”“眠不應”,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現(xiàn)出對皇帝權(quán)勢的蔑視。
D.嚴光堅辭高官不受,始終過著歸隱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經(jīng)垂釣過的地方起名叫嚴陵瀨。
第 II 卷(共108分)
四、( 15 分 ,完成15--17題 )
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每小題2分)。
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晉,何厭之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屬于“詞類活用”,根據(jù)要求為它們分類。( 5分, 答對一項給1分 )
A、晉軍函陵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C、聞寡人之耳者 D、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E、今媼尊長
(1)、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有
(2)、名詞用為意動用法的有
(3)、名詞用作狀語的有
(4)、動詞用為使動用法的有
(5)、形容詞用為使動用法的有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第3題必選,1、2中任選一小題,4分)
(1)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
(3)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上賞 ; _____________,受中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下賞.
五.( 6分 回答18---19題。)
閱讀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8、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詩人描繪這樣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7分 )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0--23題。
虛心交友,審慎擇友
由于朋友能夠在學問上相互切磋,在品德上相互砥礪,在事業(yè)上相互支持,我國古代有見識的學者常能突破長幼、"貴賤"等的限制,廣泛地結(jié)交朋友。
在封建社會,長幼之分是嚴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卻能置年齡的懸殊于不顧,于是就有所謂"忘年交"。如三國時的孔融與禰衡就是"忘年交"。那時孔融已年屆"不惑",而禰衡年方"弱"冠"?兹诟械剿"淑質(zhì)貞亮,英才卓躒",便引為知已。
在封建社會,"貴賤"之分是嚴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卻能置"貴賤"懸殊于不顧。如后漢時蔡邕之交王粲就是這樣。蔡邕當時才學顯著,貴重朝廷,有名的學者常常要他家里聚會;門前常常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把整個巷子都填滿了。他聽到王粲在門口,就慌忙倒屣出迎。王粲走進來,原來是一位年紀很輕、衣著寒傖的小伙子。在座的賓客都很驚奇。這時,蔡邕鄭重地向大家介紹說:"這位朋友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
凡是善于取友的古代學者,沒有不是抱著虛心的態(tài)度的。有一次,顧炎武到了濟南,在街上閑逛,偶爾聽到有人在談《儀禮》,引起他的注意,不自覺地停下來聽。只聽得那人侃侃而談,見解精辟,條理清楚。他大為驚奇,趕緊向別人打聽這人的身世。從旁人的介紹中,顧炎武知道他是當?shù)氐囊晃慧訋煟袕垹柶;他的父親被清兵殺害,他懷著亡明之恨和喪父之痛,立志不做官,精研學問,有很深的造詣。于是,第二天一早,顧炎武就登門去拜訪他,同他討論《儀禮》,談得十分投機,真是"相見恨晚"。于是,兩人便成了親密的朋友。后來,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到有關(guān)《儀禮》的問題時,便采用了張爾歧的意見。
我國古代學者認為,交友不僅要廣取,而且要審慎,也就是說,不僅要有取友的虛心態(tài)度,而且要有擇友的正確標準。墨子把交友比作染絲,他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已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入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者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什么是古代學者心中的正確的擇友標準呢?《論語》上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直"是正直,"諒"是信實,"多聞"是見聞廣博,同這樣的人交友,便不益了。"便辟"是諂媚奉承,"善柔"是當面恭維、背后毀謗,"便佞"是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同這樣的人交友,便有害了。"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代表了古代學者理想的擇友標準。
摘自吳天石《談談我國古代學者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
20、這篇文章中,(1)作者介紹了古代學者廣泛地結(jié)交朋友的哪些正確作法?(2)他們的擇友標準是什么?(5分)
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這篇文章中,(1)作者引了墨子和孔子和話,其要點各是什么?(2)作者引墨子和孔子的話,是為了論證什么觀點?(5分)
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章第五段開頭用了兩個"不僅??????而且??????"的句子,試分析這兩個"不僅"和"而且"后面的內(nèi)容與前后文章的聯(lián)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三國時,孔融已經(jīng)四十歲,而禰衡只有二十歲,孔融認為禰衡品質(zhì)堅貞信實,才能超過常人,因而引為知已,結(jié)為"忘年交"。
B、顧炎武是愛國學者,他知道張爾歧被清兵殺害懷有亡明之恨和喪父之痛后,就登門拜訪,并將其引為親密朋友。
C、后漢蔡邕才學顯著,受寵于朝廷,當時有名的學者都到他家聚會,他家門前常常是車如流水馬如龍,,連衣著寒傖年紀輕輕的一個小伙子王粲也慕名而來。
D、古代學者認為同正直、信實、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同那些諂媚奉承、當面恭維背后毀謗、夸夸其談而華而不實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E、"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此語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個意思,都強調(diào)不好的環(huán)境里是不會有好人的,所以"君子降慎其所處"。
七、 ( 10分 完成24-26題 )
24.仿照下面加浪線的句子,在兩處橫線上各寫一個比喻句,要求句式與加浪線的句子相同,連接順暢。(4分)
在命運的大起大落中,你別無選擇,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憊,咬緊牙關(guān),積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來,在驚濤駭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調(diào)整畫線部分的語序,并做到各短語格式協(xié)調(diào)一致、勻整對稱。(字數(shù)不得增減)(4 分)
庭院里玉蘭樹在蟬鳴聲中舞蹈,不時送來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香。伴著蟬鳴和幽香,小小女孩長大了,漸漸讀懂了①蘇東坡的豪放,②李白的飄逸,③李清照的婉約,④杜甫的沉郁,⑤柔美的朱自清和⑥犀利的魯迅。
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把下面的句子,改為不帶"被"字的句子。(2分)
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一莖幽草、一桿修竹、一抹陽光……或者,父親的一句話語、母親的一次愛撫、朋友的一個微笑……這一切,都有可能讓你回味一生。用心體味你生命里的“感動”吧!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體自選;
(3)題目自擬;
(4)不少于500字;
(5)不得抄襲。
答案:
1、B(A選項中舸的讀音為"gě",C選項中媛的讀音為"yuàn",坍的讀音為"tān",D選項中篙的讀音為"gāo")
2、B(B中"暄響"應為"喧響") 3、A 4、A 5、B 6、A
7、B(參照其他幾個選項可以知道《再別康橋》應該是"新格律詩")
8、B(田間這一首自由詩沒有押韻)
9、B(②呼吁我們必須和悲哀的民族戰(zhàn)斗顯然錯了,我們就是詩中的"悲哀的民族")
10 .B(逼迫) 11.D(于是、就,才;被,在)
12.C(A.說話 B。將要引上 D。特地征召) 13.B 14.C
15.⑴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
⑵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 ⑶晉國怎么會(或:有什么)滿足呢?
16。⑴A. ⑵B. ⑶DF. ⑷ C. ⑸ E.
17. (1)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2)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⑶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上書諫寡人者。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18.前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所做的鋪墊。(或:景語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作鋪墊)(1分)
19.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yè)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3分)、
20、(1)虛心廣取,按標準慎交。 (2)友直、友諒、友多聞。
21、(1)墨子:交友如受染色;孔子: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2)交友宜慎。
22、總結(jié)上文,辯證思考,引出下文。 23、AD
24、在冰天雪地中站成燦爛的臘梅 在狂風暴雨中站成從容的青松
25、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 。 李清照的婉約,蘇東坡的豪放。 朱自清柔美,魯迅的犀利。
26. 十五年中,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這古園的形體,......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