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日本亂倫近親相姦在线播放|国产九九免费观看思思

    <td id="rjvax"><strong id="rjvax"></strong></td>

    哈師大附中2009年度高二文科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歷史試卷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2009.4.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山東省素有齊魯大地之稱,這主要來源于

    A.甲骨文記載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大汶口文化

    試題詳情

    2.華夏萬姓,同宗同源;慎終追遠,不忘祖根。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眾多華夏子孫來到黃帝出生地尋根謁祖。這種現象源自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         D.宗法制

    試題詳情

    3.有學者指出:(西漢)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由中央集體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體現這種“斑馬式”省級組織的制度是

    A.郡國并行制度    B.中朝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縣制

    試題詳情

    4.最近,北京大學出臺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長輩的學生。這不禁讓人們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為標準選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漢代,在東漢成為求仕者必由之途。這種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制

    試題詳情

    5.錢穆在《國學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下列能夠說明唐代“委員制”的有

    ①宰相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                ②詔令需中書、門下兩省共同認可

    ③詔書需三省六部長官共同議決              ④擬詔、審核和執(zhí)行機構共掌國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6.據統(tǒng)計,明太祖朱元璋在1384年9月14到21日共8天的時間內,處理奏札1660件,平均每天處理208件,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無法把事情全部一一處理好。為此,朱元璋

    A.設丞相、五府、六部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

    B.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協(xié)助處理政務

    C.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兼協(xié)理章奏

    D.設軍機處,參與處理機要政務

    試題詳情

    7.偽色諾芬在《雅典政制》中說:“關于雅典的國家體制,我對之并不欣賞,因為他們在為自己選定它之后,也就因而選定了一種使平民日子過得比貴族還好的制度”。那么,他認為“平民日子過得比貴族還好”的原因可能是指

    A.平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有權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

    B.十二銅表法的制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C.平民參加公民大會可以得到補貼,貴族不享有此權利

    D.平民保民官可以監(jiān)督并防止貴族侵犯平民的利益

    試題詳情

    8.羅馬法規(guī)定,貨款月息不得超過貨款額的百分之一,超過此限額者應處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罰款。這表明

    A.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B.債務人與債權人關系緊張

    C.高利貸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D.運用法律調節(jié)借貸關系

     

    試題詳情

    9.有人說17世紀末的英國國王開始被套上“緊箍咒”。這里的“緊箍咒”主要指

    A.光榮革命的勝利                     B.《權利法案》的頒布

    C.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D.進行議會改革

    試題詳情

    10.易中天在《艱難的一躍》中說,這部憲法的出現究竟是人性與自由的勝利,還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結果?這是一個需要回答、卻又不必認真計較答案的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部憲法也許是政治家充滿智慧而體面的“合謀”,也許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徹底釋放,也許是以上諸種情況的結合。這一文件是

    A.《權利法案》     B.《邦聯條例》     C.《1787年憲法》    D.《德意志帝國憲法》

    試題詳情

    11.2009年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tǒng)奧巴馬在華盛頓宣誓就職。奧巴馬在任職期間能夠

    A.同外國簽訂條約                          B.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

    C.對國會負責,實施國會立法                D.掌握最高行政權和軍隊

    試題詳情

    12.在德意志帝國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被稱為“騎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發(fā)出的第―道圣旨就是“致我的軍隊”。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點是

    A. 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B. 君權至上和君主專制

    C.德意志帝國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 將軍享有國家最高的政治權利

    試題詳情

    13.針對法國佳士得公司拍賣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這一行為,中國外交部,國家文物局以及圓明園管理處都已明確表示,中國對這些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珍貴文物,“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這些文物理應歸還中國。”圓明園“12生肖獸首”是在下列哪一戰(zhàn)爭后流失海外的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軍侵

    試題詳情

    14.帝國主義列強在以“救護駐華使館,并助中國剿匪”為借口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后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A.《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

    試題詳情

    15.下面是資產階級革命家章炳麟的一幅諷刺慈禧太后的對聯: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與對聯中“何時再到古長安”和“六十割臺灣”相關聯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天津條約》簽訂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馬關條約》簽訂

    C.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簽訂          D.八國聯軍侵華和《馬關條約》簽訂

    試題詳情

    16.下列有關于南京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南京被開辟為通商口岸

    ②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③在五四運動中,運動中心從北京轉到南京,南京的“三罷”斗爭將運動推向高潮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17.下列對聯能夠正確反映五四運動結果的是

    A.“學生含冤,屬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風雪。”

    B.“民眾雪恥心堅,全市罷工;本店金錢主義,獨自開張。”

    C.“學生一日不釋,本店一日不開”

    D.“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

    試題詳情

    18.某校高二年級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社會主義運動”課題過程中,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你認為錯誤的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十月革命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yōu)楝F實

    D.開國大典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

    試題詳情

    19.在某次煙標收藏博覽會上,我們看到如下一組煙標專題展品,其反映的歷史主題應該是

     

    試題詳情

    6ec8aac122bd4f6e

    試題詳情

    6ec8aac122bd4f6e

    試題詳情

    6ec8aac122bd4f6e

    試題詳情

    6ec8aac122bd4f6e

    A.國民革命時期國共聯合北伐           B.土地革命時期紅軍實行戰(zhàn)略轉移 

    C.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敵后抗日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開展土地改革

    試題詳情

    20.美國新聞記者作家埃德加?斯諾在1936年6月訪問了陜甘寧邊區(qū),并于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寫出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在這本書的目錄中,可能出現的標題是

       A.舉國大遷移         B.蘇維埃社會        C.蔣、張和共產黨       D.論持久戰(zhàn)

    試題詳情

    21. 1949年4月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詩中描述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抗戰(zhàn)勝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

    B.南京解放,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覆滅

    C.挺進中原,中共揭開反攻的序幕

    D.戰(zhàn)略決戰(zhàn),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

    試題詳情

    22.1965年西藏自治區(qū)正式建立,至此我國已設立五大自治區(qū)。最早明確規(guī)定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論聯合政府》

    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試題詳情

    23.下列哪兩部法律規(guī)范了政府行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證

       ①《刑事訴訟法》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③《民事訴訟法》                  ④《行政復議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24.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紀念日,《香港商報》發(fā)表了題為《十載不凡路,香江書華章》的社評。評論說:“如果說十年前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心存懷疑,今天,所有的疑慮都已經煙消云散了……”。

    請你給該評論加一個合適的標題       

    A.“一國兩制”的實踐日益豐富

      B.“一國兩制”――香港繁榮穩(wěn)定的制度

      C.“一國兩制”能夠解決臺灣問題

      D.“一國兩制”――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試題詳情

    25.1955年華約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正式形成!袄鋺(zhàn)”在二戰(zhàn)后持續(xù)40多年,對國際關系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

       A.世界分裂成兩部分,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

    B.美蘇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世界處于核戰(zhàn)爭威脅之下

    C.因兩大集團勢均力敵,輕易不敢動武,相對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D.美蘇雙方為爭奪勢力范圍,不惜大舉用兵,在朝鮮和越南大打出手

    試題詳情

    26.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仨氃诼摵掀饋淼臍W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边@一“第三種力量”出現后,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包括

       A.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實力的增強

    B.歐洲各國徹底擺脫了超級大國的控制

    C.西歐在經濟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D.兩極格局受到沖擊,世界朝著多極化趨勢發(fā)展

    試題詳情

    27.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這次會議是

    試題詳情

    6ec8aac122bd4f6e   A.日內瓦會議                  

    B.萬隆會議        

    C.第26屆聯合國大會           

    D.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試題詳情

    28.右側漫畫反映了

    A.中美關系緩和

    B.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蘇關系改善

    試題詳情

    29.2006年底,有1487名來自中國的維和軍事人員在聯合國9個任務區(qū)執(zhí)行維和任務。中

    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履行國際法

    義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它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的哪一特點

       A.擴大同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

       B.重視同世界大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

       C.推行經濟外交和不結盟外交

       D.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試題詳情

    30.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龍門石窟佛像造型逐漸呈現漢化的風格。這反映了

    A.佛教的傳入     B.疆域的擴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國的統(tǒng)一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共3道大題,共40分)

    (3)材料二、三的相同點、不同點是什么?(2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B

    C

    A

    D

    B

    C

    D

    A

    B

    C

    D

    D

    D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D

    B

    D

    B

    B

    A

    D

    C

     

     

     

     

     

     

     

     

     

     

    二、非選擇題:(共3道大題,共40分)

    31.(共12分)

    (1)特點:革命性;中庸式(或折中);法律面前一視同仁。(三取二共2分)側重點:緩和社會矛盾。(2分)

    (2)沒有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封建舊制度(或政治制度)。(3分)

    (3)特點:涉及的領域廣;有選擇、有側重地向不同國家學習;沒有完全西化。(3分)

    (4)改革是古今中外歷史發(fā)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32.(14分)

    (1)是否應該實行募役法。(2分)材料一理由是“農時不奪”、“民力均矣”;(2分)材料二理由是“寬富而困貧”、“農民失業(yè)”。(2分)

    (2)王安石的“民”側重指的是農民(1分),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權,增加政府的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tǒng)治(2分)。司馬光的“民”側重指的是官僚地主(1分),他的“關心疾苦”實際上是維護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2分)。

    (3)相同點是都反對王安石變法(1分)。區(qū)別是材料三反對的態(tài)度更為激烈嚴厲。(1分)

     33.(14分)

    (1)歷史背景:

    異:材料一反映了日本處于幕潘體制下,政令不統(tǒng)一;材料二反映了中國處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頂峰時期;(4分)

    同:兩則材料都反映了兩國處于封建舊體制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分)

    基本思想:

    異:材料一認為首先要推翻幕府,將權利轉歸天皇為首的新政府,實現政令統(tǒng)一,全刀貫徹改革導施,修改不平等條約(4分);材料二認為要學習日本變法成功經驗;設制度局是推動變法的主要任務。(2分)

    同:兩者都提出設置專門機構主持變法:重視選賢任能。(2分)

    (2)日本通過倒幕運動,推翻幕府統(tǒng)治,建立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改革派成為新政府的核心力量;(2分) 中國軍機處等機構仍為頑固派操縱,雖然增設制度局卻無法保證變法法令的貫徹實施。(2分)

     

    本資料由《七彩教育網》www.7caiedu.cn 提供!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