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2009屆高三年級五月調研測試
理 科 綜 合 試 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126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卷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本卷共21小題,每小題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實驗原理是實驗設計的依據.下列對實驗“通過觀察葉片結構的方法來鑒別C3、C4植
物”的敘述中,不屬于該實驗原理的是
A.C3植物不存在“花環(huán)型”結構
B.C4植物存在“花環(huán)型”結構
C.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葉片的橫切面
D.C4植物的碳元素轉移途徑為CO2→C4→C3→葡萄糖
2.下列有關谷氨酸發(fā)酵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連續(xù)培養(yǎng)延長培養(yǎng)周期,從而提高產量
B.初級、次級代謝產物都自始至終產生
C.發(fā)酵液pH呈酸性時,會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D.將谷氨酸及時排出細胞,細胞內谷氨酸合成量一定增加
3.用限制性內切酶處理酵母菌質粒后,得到如右圖所示的片段,其中a、b、c表示三個
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a、b、c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B.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內切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質粒
C.一種限制性內切酶能識別特定脫氧核苷酸序列
D.當基因a的表達被抑制時,基因b、c的表達也將受到抑制
4.關于細胞與細胞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脫分化形成的愈傷組織能直接制成人工種子
B.下丘腦細胞膜上存在識別甲狀腺激素的受體蛋白
C.可利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來檢測有毒物質的毒性
D.可以通過同種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出新物種
5.有關種群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每平方米草地中雜草的數量來表示種群密度
B.同一物種的種群密度不會發(fā)生變化
C.“S”型增長曲線中,在K/2水平上種群增長量最大
D.“S”型增長曲線中,種群增長速度逐漸降低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碘酒可作為醫(yī)用消毒劑 ②膠棉可用于制無煙火藥 ③純凈的碳酸鋇可作為醫(yī)用“鋇餐” ④二氧化硫可作為漂白劑 ⑤利用電泳可分離氨基酸和蛋白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7.X、Y、Z、W為四種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Y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Z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Y、Z、W同周期,W的常見化合價為+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W單質著火后,不能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B.Z的氧化物是分子晶體
C.Y單質能與溴化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D.X可以形成不同性質的單質
8.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1 mol D2O所含電子總數為10NA
B.若金剛石中碳原子數為NA,則共價鍵數為2NA
C.將2 mol NO和1 mol O2混合后,體系中的原子總數為6NA
D.若a g某氣體含分子數為b,則標準狀況下
9.
離子
Cu2+
Al3+
NO
Cl-
物質的量濃度(mol/L)
1
1
a
1
用惰性電極電解該溶液,當電路中有3 mol e? 通過時(忽視電解時溶液體積的變化及電極產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科網
A.電解后溶液的pH= 0 B. a = 3
C.陽極生成1.5 mol Cl2 D.陰極析出的金屬是銅與鋁
10.一定溫度下,1 mol A和n mol B在一個恒壓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A(g)+2B(g)
A.物質A、B的轉化率之比一定為1∶2
B.起始時刻和達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氣體密度相等
C.當ν正(A) =ν逆(C)時,可斷定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D.若起始時放入3 mol A和3n mol B,則達平衡時生成
11.已知NaA水溶液呈堿性,常溫下將0.1 mol NaA和0.05 mol HCl溶于水,得到pH<7的
A.c(A--)
> c(HA)
B.c(Cl--) > c(A--) > c(H+) > c(
C.c(A--) + c(HA) = 0.05 mol/L D.c(Na+) > c(A--) + c(Cl--)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用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 |
|||
![]() |
|||
甲 乙 丙 丁
A.甲――電解精煉鋁 B.乙――制備Fe(OH)2
C.丙――除去Cl2中的HCl D.丁――實驗室制取NH3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吸收熱量后,內能不一定增加
B.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是可以實現的
C.物體的內能只跟溫度有關
D.物體對外界做了多少功,內能就會減少多少
15.經過一系列
衰變和
衰變后最終變成
,這些衰變中
衰變和
衰變的
次數分別為:
A.2次衰變、4次
衰變 B.4次
衰變、2次
衰變
C.4次衰變、6次
衰變 D.10次
衰變、6次
衰變
16.如圖所示,一個儲油圓柱桶,底面直徑與桶高相等,當桶中無油時,貼著桶的上邊緣上的A點恰能看到桶底邊緣上的B處,當桶內油的深度等于桶高一半時,在筒外沿AB方向看去,恰能看到桶底上的C點,且BC的距離是桶底直徑的四分之一(A、B、C三點在同一豎直平面內,且BC在同一條直徑線上).據此可估算出該油的折射率n和光在這種油中的傳播速度v分別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A.1.6和1.9×
C.2.2和2.2×
17.A和B是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兩顆人造衛(wèi)星,它們的加速度分別是aA和aB,若
aA>aB,則:
A.地球對衛(wèi)星A的萬有引力比對衛(wèi)星B的萬有引力大
B.衛(wèi)星A的角速度比衛(wèi)星B的角速度大
C.衛(wèi)星A的線速度比衛(wèi)星B的線速度大
D.衛(wèi)星A的運動周期比衛(wèi)星B的運動周期大
18.汽車的驅動方式有后輪驅動(類似于普通自行車,如大多數大客車、卡車和少數高級
小轎車)、前輪驅動(如大多數小轎車)和四輪驅動(如大多數越野車).一輛前輪驅
動的小轎車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駛時,地面對其前、后輪的摩擦力方向為:
A.前輪向前、后輪向后 B.前輪向后、后輪向前
C.前輪向前、后輪向前 D.前輪向后、后輪向后
19.一列簡諧橫波向右傳播,在其傳播路徑上每隔L=
t=0時刻波恰傳到質點1,并立即開始向上振動,經過時間∆t=0.3 s,所選取的1-9號
質點第一次出現如圖乙所示的波形,則該波的
A.周期為0.3 s,波長為
C.周期為0.2 s,波速為
20.一個位于豎直平面內的正方形閉合導體框,其上下兩條邊水平,從靜止開始下落一定
高度后,垂直穿越一個磁感線沿水平方向且與線圈平面垂直的有界勻強磁場區(qū)域,該
區(qū)域上下邊界也水平.下圖是自導體框開始下落到完全穿越磁場區(qū)域的過程中,導體
框中的感應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其中肯定與實際不相符的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
響,線圈始終在豎直平面內平動):
21.如圖所示,P是水平放置的足夠大的圓盤,繞經過圓心O點的豎直軸勻速轉動,在圓盤上方固定的水平鋼架上,吊有盛水小桶的滑輪帶動小桶一起以v=,第二、三滴水落點的最大距離為d,則:
A. rad/s, d=
rad/s,d=
C. rad/s, d=
rad/s,d=
![]() |
第Ⅱ卷(共174分)
注意事項:
1.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卷上(不要答在試題卷上).
2.本卷共10大題,共174分.
22.(18分)
(1)(8分)
某同學做“測定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的實驗,測滑動摩擦力時,他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如圖甲所示.
方案二: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鉤住木塊,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運動,如圖乙所示.
除了實驗必須的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若干重均為2.00N 的砝碼.
(a)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回答兩個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該同學在木塊上加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記錄了5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序
1
2
3
4
5
砝碼個數
0
1
2
3
4
砝碼對木塊的壓力/N
0
2.00
4.00
6.00
8.00
測力計讀數/N
1.50
2.00
2.50
2.95
3.50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N
1.50
2.00
2.50
2.95
3.50
請根據上述數據在坐標紙上作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和砝碼對木塊的壓力F的關系圖象(以F為橫坐標).由圖象可知,木塊重為 N.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
(2)(10分)
現有一塊靈敏電流表A1,量程為200 μA,內阻約為1000 W,要精確測出其內阻R1,提供的器材有:
電流表A2:量程1 mA,內阻R2=50 W
電壓表V:量程3 V,內阻RV約為3 kW
滑動變阻器R:阻值范圍0~20 W
定值電阻R0:阻值R0=100 W
電源E:電動勢約為4.5 V、內阻很小
單刀單擲開關S一個,導線若干
(a)請將上述器材全部用上,設計出合理的、便于多次測量的實驗電路圖,并能保證各電表示數超過其量程的,請將電路圖畫在答題卷的方框中.
(b)在所測量的數據中選一組數據,用測量量和已知量來計算A1表的內阻,計算表達式R1= ,表達式中各符號表示的意義是
.
23.(16分)
如圖甲所示,在風洞實驗室里,一根足夠長的細桿與水平成θ=37°固定,質量為m=
(1)小球在0~2 s內的加速度a1和2~4 s內的加速度a2;
(2)0~2 s內風對小球作用力F的大。
![]() |
|||
![]() |
|||
24.(18分)
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37°的足夠長的光滑斜面上,質量都為M=
25.(20分)
如圖的環(huán)狀軌道處于豎直面內,它由半徑分別為R和2R的兩個半圓軌道、半徑為R的兩個四分之一圓軌道和兩根長度分別為2R和4R的直軌道平滑連接而成.以水平線MN和PQ為界,空間分為三個區(qū)域,區(qū)域Ⅰ和區(qū)域Ⅲ有磁感應強度為B的水平向里的勻強磁場,區(qū)域Ⅰ和Ⅱ有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小環(huán)穿在軌道內,它與兩根直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μ<1),而軌道的圓弧形部分均光滑.將小環(huán)在較長的直軌道CD下端的C點無初速釋放(已知區(qū)域Ⅰ和Ⅱ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
,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小環(huán)在第一次通過軌道最高點A時的速度vA的大。
(2)小環(huán)在第一次通過軌道最高點A時受到軌道的壓力FN的大;
(3)若從C點釋放小環(huán)的同時,在區(qū)域Ⅱ再另加一垂直于軌道平面向里的水平勻強電場,其場強大小為,則小環(huán)在兩根直軌道上通過的總路程多大?
26.(16分)
某無色溶液,僅由Na+、Ag+、Ba2+、Al3+、AlO、CO
、SO
中的若干種組成.取該溶液進行以下實驗
①取適量試液,加入過量鹽酸,有氣體生成,溶液依然保持澄清;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碳酸氫鉀溶液,有氣體生成,同時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1)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
(2)請你任選兩種一定存在的離子,簡要說明判斷其存在的依據
你選擇的離子
(每一行填一種離子)
相應的判斷依據
(3)尚待檢驗的離子及檢驗方法(可以不填滿,也可以再加行):
尚待檢驗的離子
(每一行填一種離子)
檢驗方法
(4)步驟③可能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7.(14分)
下圖為一些常見無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其中:A為穩(wěn)定的黑色固體,常溫下E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F是一種淡黃色粉末.請回答下列問題:
![]() |
(1)在反應②中,每生成
(2)若反應①用于實驗室制取黃綠色氣體C,則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
.
(3)若C、D均為氣體,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B試劑的名稱為 .C、D均可與F反應,請寫出C(或D)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若B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C、D均為單質,C可用作乙醇氧化的催化劑.則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工業(yè)上,以D和另一種原料氣來合成B,其反應的條件為 ,其中 條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且能提高B的產率.
28.(14分)
硫酸亞鐵藥片外表包有一層特質的糖衣,是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藥劑.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對久置的硫酸亞鐵藥片進行如下實驗:
Ⅰ.甲同學測定其中鐵元素含量,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