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日本亂倫近親相姦在线播放|国产九九免费观看思思

    <td id="rjvax"><strong id="rjvax"></strong></td>

    解決化學平衡問題的兩種方法

    山東諸城    馬瑞濱

    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所以一旦反應開始,體系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均不能為零。因此,在研究化學平衡問題時,我們常采用極端假設和過程假設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對于等效平衡的問題研究尤為實用。所謂等效平衡是指:對于在兩個不同容器中發(fā)生的同一可逆反應,如果體系中各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等,則稱這兩個容器中的平衡狀態(tài)為等效平衡狀態(tài)。下面分別說明兩種假設分析方法的用法。

    一、恒溫、恒容時等效平衡

    1、對于aA(g)+bB(g)?mC(g)+nD(g)  (a+b不等于m+n)的反應,若在此條件下達到等效平衡狀態(tài),我們稱之為 “完全等效平衡”。如對于2SO2(g)+O2(g)           ?2SO3(g),在下列三個恒溫、恒容容器中按起始物質(zhì)的量發(fā)生上述反應:平衡后的結(jié)果(以三體系中的SO2為例)為n(SO2)相同;C((SO2)相同;SO2%相同。

    [例1]若取amol SO2、bmolO2 、cmol SO3置于上述容器中,保持溫度和容積與上述相同,達平衡后與上述結(jié)果等效,則a、b、c應滿足的條件是                        。

    [解析]根據(jù)相同條件下可逆反應里,無論從反應物開始還是從生成物開始,只要起始狀態(tài)相當,達到的平衡就是等效平衡。上述反應中為完全等效平衡,采用極端假設法來分析,假設c mol SO3 全部反應掉,則體系中組分一定變?yōu)?molSO2和1molO2,則有a +c=2;2b+c=2。這種方法又叫“一邊倒”。但這是應該注意,“一邊倒”只是假設,而一旦反應開始,體系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均不能為零,視為“不為零”。

     

     

     

     

     

     

     

     

    [例2]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反應過程某一時刻SO2、O2、SO3的濃度均為0.2mol?L-1,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的數(shù)據(jù)是

    A、C((SO2)=0.4mol?L-1      B、C((SO2)=C((SO3)=0.15mol?L-1

    C、C((SO2)=0.25mol?L-1     D、C((SO2)+C((SO3)=0.4mol?L-1

    [解析]根據(jù)題意反應不可能進行到底,所以A項錯,而根據(jù)元素守恒,體系中的S元素為0.4mol,所以B項錯,根據(jù)可逆反應的原理和元素守恒,答案選C、D。

    2、對于aA(g)+bB(g) =?mC(g)+nD(g)  (a+b=m+n)的反應,若在恒溫、恒容狀態(tài)下達到平衡,只要求對應的物質(zhì)比例相同即可,稱之為“不完全等效平衡”。如對于I2(g) + H2(g) =2HI(g),再三個恒溫、恒容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平衡后的結(jié)果(以體系中的HI為例)為HI%相同;n(HI)不同;C(HI)不同。

    那么,上述容器①②中的平衡狀態(tài)為什么可以是等效平衡呢?我們就用過程假設法(放縮法)來研究:雖然要求是在恒溫、恒容狀態(tài)下進行反應,我們假設①容器容積為V,而對于容器②,我們先假設開始時其容積為2V,如圖所示,將容器②分割成兩部分,則結(jié)果為三個體積均為V的容器中互為完全等效平衡;然后將容器②的體積壓縮到V,由于左右兩端氣體系數(shù)相等,所以過程中平衡不移動,兩個容器中的HI%相等,則原來①和②容器中形成的為等效平衡。同理,①②容器和③中也為等效平衡。

    [例3]若取amol I2、bmolH2 、cmol HI置于上述容器中,保持溫度和容積與上述相同,達平衡后與上述結(jié)果等效,則a、b、c應滿足的條件是                 。

    [解析]運用極端假設Cmol HI完全反應掉,結(jié)果中的n(I2):n(H2)=2:1則有(a + c/2):(b + c/2)=2:1,得2a = 4b + c。

     

     

     

     

     

     

     

    二、恒溫、恒壓時等效平衡

    對于aA(g)+bB(g) =mC(g)+nD(g)反應,無論(a+b)與(m+n)相等還是不相等,此類平衡問題的分析方法與恒溫、恒容時等效平衡的第二種情況均類似(即為一種不完全等效平衡)。如2SO2(g)+O2(g) ? 2SO3(g),在恒溫恒壓時以下三個容器中反應,運用過程假設可分析得知,三容器中互為等效平衡(方法同恒溫、恒容等效平衡的第二種情況),平衡后的結(jié)果(以體系中SO2為例)為:SO2%相同;C(SO2)相同;  n(SO2)不同。

     

     

     

     

     

     

     

     

    [例4]若取amol SO2、bmolO2 、cmol SO3置于上述容器中,保持溫度和壓強與上述相同,達平衡后與上述結(jié)果等效,則a、b、c應滿足的條件是                 。

    [解析]運用極端假設法,c mol SO3 全部反應掉,則體系中組分一定變?yōu)镾O2和O2,只要其二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符合上述2:1即可,即(a+c):(b+c/2)=2:1,則有a=2b(與SO3的物質(zhì)的量無關(guān))。

     

     

     

     

     

     

     

    另外,過程假設還應用于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上。

    [例5]某溫度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X(g) ? bY(g) + cZ(g),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容積的一半,當達到新平衡時,物質(zhì)Y和Z的濃度均為原來的1.8倍。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可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系數(shù):a > b + c

    B、壓縮容器容積時,v正增大,v逆減小。

    C、達到新平衡時,物質(zhì)X的轉(zhuǎn)化率減小

    D、達到新平衡時,混合物中的Z的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

    [解析]容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如果平衡不移動(此為過程假設),則Y、Z的濃度變?yōu)樵瓉淼?倍,新平衡時,Y、Z的濃度為原來的1.8倍,說明平衡向左移動,即a<b+ c,x的轉(zhuǎn)化率減小,Z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小,但v正、v逆均增大。故答案選C。

    [相關(guān)訓練]

    1、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 + B(g) ? 2C(g)達到平衡時,A、B和C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4mol、2mol和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對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質(zhì)的量作如下調(diào)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減半 ;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減少1mol

    2、一真空密閉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熱到200℃時發(fā)生如下反應PCl5(g) ? PCl3(g) + Cl2(g)反應達到平衡時,PCl5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為M%。若在同一溫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2molPCl5,反應平衡時,PCl5所占體積分數(shù)為N%,則M和N的正確關(guān)系是

    A、M>N           B、N>M         C、M=N       D、無法比較

    3、在一體積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反應2A(g)+B(g)      ?xC(g),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為w%;若維持容積和溫度不變,按起始物質(zhì)的量A:0.6mol,B:0.3mol,C:1.4mol沖入容器,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為w%,則x的值為                         。

    4、反應aA(g)+bB(g) ? cC(g)+dD(g)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且開始時A和B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a:b則

    ⑴平衡時A與B的轉(zhuǎn)化率之比是                    

    ⑵若同等倍數(shù)的增大A、B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要使A與B的轉(zhuǎn)化率同時增大,系數(shù)間所滿足的關(guān)系:a+b              c+d(填“>”“<”或“沒關(guān)系”)。

    ⑶設定a=2,b=1,c=3,d=2,在甲乙丙丁4個容器中A的物質(zhì)的量依次是2mol、1mol、2mol、1mol,B的物質(zhì)的量依次是1mol、1mol、2mol、2mol,C和D的物質(zhì)的量均為0。則在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A的轉(zhuǎn)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容器序號,下同),B的轉(zhuǎn)化率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1、C;2、B;3、2或3(恒溫恒容時等效平衡兩種情況都要分析)

    4、⑴ 1:1;⑵ >;⑶  丁,甲>乙>丙>丁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