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圖為用蒸騰計測定植物吸水和蒸騰速率的實驗裝置:
(1)裝置建成后,測定時間為20h。實驗前后數(shù)字天平上的整個實驗裝置重量分別為346.2g和339.8g;刻度玻璃管讀數(shù)分別為5.6cm3和13.8cm3。則枝條平均吸水速率為________cm3h-1,枝條平均蒸騰速率為________cm3h-1。
(2)若在此裝置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光強度與植物蒸騰失水速率的關系,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①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如何建立實驗的對照組(用文字說明)?對照組有何意義?
②哪些環(huán)境因素應控制在恒定不變的條件下?指出其中的一項。
③為什么說圖示實驗結果表明,環(huán)境條件的恒定性控制得很好?
④為什么每一次在給定的光照條件下測定時,要等裝置建成15min后再進行?
⑤在實驗給定的溫度條件下,實驗植物在何時氣孔完全開放?
(12分)野生型家蠶翅為白色,飼養(yǎng)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有的個體翅為黃色,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家蠶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nèi)的繁殖結果如下。
組合編號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交配組合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第I組F1自交 |
第I組F1×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乙 |
第V組F1自交 |
|
子代家蠶總數(shù)(只) |
黃翅 |
597 |
664 |
1364 |
346 |
0 |
176 |
白翅 |
0 |
0 |
463 |
359 |
956 |
792 |
(1)前四組的子代家蠶中黃翅和白翅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遺傳符合 定律。
(2)V、VI組結果說明的翅色顯隱關系似乎與前四組矛盾,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翅品種乙中另有一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與此有關,該基因可能會對黃翅基因的表達起抑制作用,導致V組子代全為白翅,VI組子代黃翅與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該解釋合理,第VI組子代中白翅家蠶應該有 種基因型。
(3)研究發(fā)現(xiàn),家蠶體色為黃色與類胡蘿卜素有關,但家蠶自身不能合成該類色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斷家蠶體內(nèi)一定存在能與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結合的 ,協(xié)助色素分子向細胞內(nèi)轉運。為證實此推斷,科學家可采用一定的技術抑制基因 表達出該物質,然后觀察家蠶體色變化,若 ,則支持該推斷。家蠶體色這一性狀是 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6分)野生型家蠶翅為白色,飼養(yǎng)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有的個體翅為黃色,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家蠶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nèi)的繁殖結果如下。
組合編號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交配組合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第I組F1自交 |
第I組F1×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乙 |
第V組F1自交 |
|
子代家蠶總數(shù)(只) |
黃翅 |
597 |
664 |
1364 |
346 |
0 |
176 |
白翅 |
0 |
0 |
463 |
359 |
956 |
792 |
(1)前四組的子代家蠶中黃翅和白翅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遺傳符合 定律。
(2)V、VI組結果說明的翅色顯隱關系似乎與前四組矛盾,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翅品種乙中另有一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與此有關,該基因可能會對黃翅基因的表達起 作用,導致V組子代全為白翅,VI組子代黃翅與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該解釋合理,第VI組子代中白翅家蠶應該有 種基因型。
(3)家蠶是二倍體,雄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Z,雌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W,通過適當劑量的γ射線處理,研究人員篩選到黃翅基因插入W染色體上的品種,該變異屬于 ,若變異品種中黃翅基因不會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則親本性狀為 時,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顏色區(qū)分雌雄。
(4)研究發(fā)現(xiàn),家蠶體色為黃色與類胡蘿卜素有關,但家蠶自身不能合成該類色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斷家蠶體內(nèi)一定存在能與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結合的 ,協(xié)助色素分子向細胞內(nèi)轉運。為證實此推斷,科學家可采用一定的技術抑制 表達出產(chǎn)物,然后觀察家蠶體色變化,若 ,則支持該推斷。家蠶體色這一性狀是 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野生型家蠶翅為白色,飼養(yǎng)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有的個體翅為黃色,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家蠶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nèi)的繁殖結果如下。
組合編號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交配組合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甲♀ | 第I組F1自交 | 第I組F1×白翅品種甲 | 黃翅×白翅品種乙 | 第V組F1自交 | |
子代家蠶總數(shù)(只) | 黃翅 | 597 | 664 | 1364 | 346 | 0 | 176 |
白翅 | 0 | 0 | 463 | 359 | 956 | 792 |
(1)前四組的子代家蠶中黃翅和白翅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遺傳符合 定律。
(2)V、VI組結果說明的翅色顯隱關系似乎與前四組矛盾,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翅品種乙中另有一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與此有關,該基因可能會對黃翅基因的表達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導致V組子代全為白翅,VI組子代黃翅與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該解釋合理,第VI組子代中白翅家蠶應該有 種基因型。
(3)家蠶是二倍體,雄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Z,雌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W,通過適當劑量的γ射線處理,研究人員篩選到黃翅基因插入W染色體上的品種,該變異屬于 ,若變異品種中黃翅基因不會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則親本性狀為 時,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顏色區(qū)分雌雄。
(4)研究發(fā)現(xiàn),家蠶體色為黃色與類胡蘿卜素有關,但家蠶自身不能合成該類色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斷家蠶體內(nèi)一定存在能與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結合的________________,協(xié)助色素分子向細胞內(nèi)轉運。為證實此推斷,科學家可采用一定的技術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出產(chǎn)物,然后觀察家蠶體色變化,若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該推斷。家蠶體色這一性狀是________________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為了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分別采用小鼠和豌豆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分析并回答。
組別 | 實驗過程 | 實驗結果 | |
實動 驗物 | 1 | (1只)白色×(1只)黑色 | 生育3只黑色個體,2只白色個體 |
2 | (1只)黑色×(1只)黑色 | 生育1只黑色個體, | |
3 | (1只)白色×(1只)1白色 | 生育了4只白色個體 | |
植 物 實 驗 | 1 | (1株)圓粒豌豆父本×(1株)皺粒豌豆母本 | 收獲了346粒種子,全部是皺粒 |
2 | 將第1次實驗獲得的部分種子做父本與皺粒豌豆母本雜交 | 收獲l846粒種子,全部是皺粒 | |
3 | 將第1次實驗獲得的部分種子做母本與皺粒豌豆父本雜交 | 收獲2002粒種子,全部是圓粒 | |
4 | 將第1次實驗的部分種子進行自交 | 收獲了2499粒種子,全部是圓粒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