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圖5-7甲表示的是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當?shù)厍蛱幱贏、B、C、D位置時,分別為二分日和二至日,讀后完成有關問題。
(1)在甲圖中的地球A處畫上地軸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分)
(2)當?shù)厍蛭挥诠D軌道上A、B、C、D中的 處時,北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大些,在 處時,澳大利亞境內任何地點正午時刻人影都朝向正南方,在 處附近時,珠穆朗瑪峰雪線位置較低,在 處附近時,長江口海區(qū)的鹽度為一年中的較低值。(4分)
(3)當?shù)厍蚶@日公轉由A至C點時,圖5—8四圖中能夠正確反映某學校(45??N,116??E)正午時刻日影長度變化的是 。(2分)
(4)在地球公轉軌道上標出E點,此時為5月22日前后。(2分)
(5)利用乙圖畫出地球處在E點時的太陽光照圖,即畫上太陽光線、晨昏線,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夜半球。(3分)
(6)若此時為北京時問5月22日9時,則地球上 (大于或小于)一半的地區(qū)仍處于5月21日。(2分)
圖8是某區(qū)域某時地面天氣簡圖。讀圖回答14-15題。
5.圖中M地的風向是
A.東北 B.東南 C.西北 D.西南
6.圖示區(qū)域產生降水的天氣系統(tǒng)是
A.氣旋 B.暖鋒 C.反氣旋 D.冷鋒
圖8為某地區(qū)的平面圖,圖9為圖8中河流R的縱剖面圖,下表為圖8中P地的月平均溫度和月平均降水數(shù)據(jù)。據(jù)此回答7~8題。
月 | 月平均氣溫(℃) | 月平均降水量(mm) | 月 | 月平均氣溫(℃) | 月平均降水量(mm) |
1 | -7.3 | 0.5 | 7 | 22.4 | 19.8 |
2 | -2.5 | 0.6 | 8 | 21 | 28.5 |
3 | 5.3 | 2.5 | 9 | 15.9 | 17 |
4 | 11.7 | 6 | 10 | 9.4 | 9 |
5 | 16.7 | 13 | 11 | 1.6 | 1.6 |
6 | 20.5 | 11 | 12 | -5.7 | 0.5 |
7.近年來,分布于沖積-洪積扇前緣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溫度下降 B.溫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抽取地下水
8.協(xié)調本地區(qū)發(fā)展和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途徑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數(shù)量 C.擴大耕地面積 D.開荒種糧
表1-1是1953---2000年江蘇人口變化情況。據(jù)此回答下面試題
表1-1
年份 | 總人口(萬人) | 每百萬人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 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 家庭戶規(guī)模(人) |
1953 | 3767.29 | 4.49 | 14.78 | 4.19 |
1964 | 4452.21 | 3.71 | 14.83 | 4.09 |
1982 | 6052.11 | 5.55 | 15.82 | 3.91 |
1990 | 6705.61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1 | 8.76 | 41.49 | 3.23 |
1.從表格中可以看出
A.最近十年江蘇人口的增幅達歷史最大值 B.江蘇距離老齡化社會尚有較大距離
C.最近十年江蘇的家庭戶數(shù)呈現(xiàn)減少勢頭 D.最近十年江蘇城鎮(zhèn)人口數(shù)量明顯加快
2.對上題得出的結論,您認為產生的原因是K^S*5U.
A.江蘇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可供人口增長需要的消費資料增多
B.江蘇人均GDP增長較快,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比較發(fā)達,鄉(xiāng)村地區(qū)轉變?yōu)槌鞘械貐^(qū)
C.江蘇的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D.家庭觀念發(fā)生變化,離婚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
讀圖5-33和圖5-34,回答下列問題。
(1)圖5-34四幅圖中,表示圖5-33中甲地氣候類型特點的是_______圖(選擇填空)。
(2)北京的氣溫年較差為31.2℃,華盛頓(38.8°N)的氣溫年較差為25.3℃,北京的年較差大于華盛頓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___(選擇填空)。
A.受海洋影響大 B.受暖流影響大
C.受地形因素影響大 D.受季風環(huán)流影響大
(3)圖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溫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其中B洋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圖5-33中的大陸西海岸地區(qū)多火山和地震活動,試解釋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5)若在圖5-34圖示范圍內自南向北沿大陸西海岸旅行,沿途經(jīng)過的自然帶依次是__________、熱帶荒漠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帶的這種地域分布規(guī)律是以________________為基礎的。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A
B
C
B
B
C
A
D
D
B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D
B
A
B
D
A
D
B
D
C
二、綜合題(共50分)
26.(5分)
(1)CD (2分) (2)銅仁
(3)完善西南鐵路網(wǎng),振興川、渝、黔乃至整個西南經(jīng)濟;幫助沿線地區(qū)脫貧致富。
27.(11分)
1.內蒙古自治區(qū) 東部季風區(qū)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3分)
2.呈斑點狀及片狀分布。過度農墾,破壞植被。(3分)
3.斑點狀的土地荒漠化圈。水井周圍集中了大量牲畜,過度放牧。(3分)
4.改變粗放放牧為集約放牧,實行輪封輪牧;
減少牲畜頭數(shù),提高牲畜質量;
解決農牧區(qū)的生活能源問題;
保護和不斷提高草場的產草量等。
(答對任意2點給2分)
28.(11分)
(1)B(2分) (2)破壞植被 圍湖造田
(3)開發(fā)性移民
(4)對輸入?yún)^(qū):
①緩解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促進工農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②改善能源結構,從而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2分)
對輸出區(qū):①變資源優(yōu)勢為經(jīng)濟優(yōu)勢;
②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③增加就業(yè)機會;
④緩解人地矛盾等。 (任意三點得3分)
對全國:減輕交通運輸?shù)膲毫,保證全國電網(wǎng)的安全。(1分)
29.(9分)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氣溫(溫度)
人為原因:人口增長,工農業(yè)發(fā)展,用水量不斷增加(2分)
(2)導致土地荒漠化和耕地鹽堿化。(2分)
(3)原因:該地區(qū)氣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或不合理用水),導致耕地鹽堿化。
過程:不合理的灌溉,會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層,因蒸發(fā)旺盛,水中的鹽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斷積累。
(4)春秋返鹽,夏季淋鹽,冬季鹽分相對穩(wěn)定。
30.(14分)
(1)東北 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多雨(2分) 整體
(2)C(2分)
(3)三江平原,調節(jié)氣候、保護環(huán)境的功能減弱;
動植物的多樣化減少;作為蓄水池,會對陸地水產生影響等。(4分)
(4)森林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充分利用木材資源,在采運業(yè)、初加工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充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除采集、栽培、養(yǎng)殖外,同時進行深加工。(4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