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共20分)
(1)為解決樓道的照明,在樓道內(nèi)安裝一個傳感器與電燈控制電路相接,當樓道內(nèi)有人走動而發(fā)出聲響時,電燈即被接通電源而發(fā)光,這種傳感器輸入的是 信號,經(jīng)過傳感器轉換后,輸出的是 信號。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定滑塊與木板問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M為滑塊,m和m′是質量可調的片碼,細繩和滑輪的質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在片碼總質量m+ 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tǒng)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就可以求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①在實驗器材方面,該同學選擇了打點計時器、每片質量為150g的片碼總共10片、滑 塊、木板、滑輪各一個、細線若干。,除此以外根據(jù)本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你認為除了該同學已選擇的儀器以外,在下列備選儀器中還需要: (填寫字母代號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學生用直流電源 D:學生用交流電源
②以下是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由實驗得來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O點開始,該同學每數(shù)5個點做為一個汁數(shù)點,它們分別為:A、B、C、D、E、F等,測量出各相鄰 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jù)這條紙帶,求出這次實驗時滑塊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③在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該同學以片碼m的質量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
理論和實驗均已證明,在滑動的條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數(shù)關系,即可以寫成:
。a=km+c(式中的k和c為常數(shù))的形式。那么,本實驗中的常數(shù)具體表達式因數(shù)肚:k= ,c= ;結合本實驗圖線得出的滑塊與木板問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共20分)
(1)(4分)為解決樓道的照明,在樓道內(nèi)安裝一個傳感器與電燈控制電路相接,當樓道內(nèi)有人走動而發(fā)出聲響時,電燈即被接通電源而發(fā)光,這種傳感器輸入的是 信號,經(jīng)過傳感器轉換后,輸出的是 信號。
(2)(16分)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定滑塊與木板問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M為滑塊,m和m′是質量可調的片碼,細繩和滑輪的質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在片碼總質量m+ 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tǒng)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就可以求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①在實驗器材方面,該同學選擇了打點計時器、每片質量為150g的片碼總共10片、滑 塊、木板、滑輪各一個、細線若干。,除此以外根據(jù)本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你認為除了該同學已選擇的儀器以外,在下列備選儀器中還需要: (填寫字母代號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學生用直流電源 D:學生用交流電源
②以下是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由實驗得來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O點開始,該同學每數(shù)5個點做為一個汁數(shù)點,它們分別為:A、B、C、D、E、F等,測量出各相鄰 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jù)這條紙帶,求出這次實驗時滑塊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③在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該同學以片碼m的質量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
理論和實驗均已證明,在滑動的條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數(shù)關系,即可以寫成:
。a=km+c(式中的k和c為常數(shù))的形式。那么,本實驗中的常數(shù)具體表達式因數(shù)肚:k= ,c= ;結合本實驗圖線得出的滑塊與木板問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共20分)
(1)(4分)為解決樓道的照明,在樓道內(nèi)安裝一個傳感器與電燈控制電路相接,當樓道內(nèi)有人走動而發(fā)出聲響時,電燈即被接通電源而發(fā)光,這種傳感器輸入的是 信號,經(jīng)過傳感器轉換后,輸出的是 信號。
(2)(16分)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定滑塊與木板問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M為滑塊,m和m′是質量可調的片碼,細繩和滑輪的質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在片碼總質量m+ 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tǒng)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就可以求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①在實驗器材方面,該同學選擇了打點計時器、每片質量為150g的片碼總共10片、滑 塊、木板、滑輪各一個、細線若干。,除此以外根據(jù)本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你認為除了該同學已選擇的儀器以外,在下列備選儀器中還需要: (填寫字母代號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學生用直流電源 D:學生用交流電源
②以下是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由實驗得來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O點開始,該同學每數(shù)5個點做為一個汁數(shù)點,它們分別為:A、B、C、D、E、F等,測量出各相鄰 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jù)這條紙帶,求出這次實驗時滑塊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③在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該同學以片碼m的質量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
理論和實驗均已證明,在滑動的條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數(shù)關系,即可以寫成:
。a=km+c(式中的k和c為常數(shù))的形式。那么,本實驗中的常數(shù)具體表達式因數(shù)肚:k= ,c= ;結合本實驗圖線得出的滑塊與木板問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共20分)
(1)(4分)為解決樓道的照明,在樓道內(nèi)安裝一個傳感器與電燈控制電路相接,當樓道內(nèi)有人走動而發(fā)出聲響時,電燈即被接通電源而發(fā)光,這種傳感器輸入的是 信號,經(jīng)過傳感器轉換后,輸出的是 信號。
(2)(16分)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定滑塊與木板問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M為滑塊,m和m′是質量可調的片碼,細繩和滑輪的質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在片碼總質量m+ 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tǒng)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就可以求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①在實驗器材方面,該同學選擇了打點計時器、每片質量為150g的片碼總共10片、滑 塊、木板、滑輪各一個、細線若干。,除此以外根據(jù)本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你認為除了該同學已選擇的儀器以外,在下列備選儀器中還需要: (填寫字母代號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學生用直流電源 D:學生用交流電源
②以下是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由實驗得來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O點開始,該同學每數(shù)5個點做為一個汁數(shù)點,它們分別為:A、B、C、D、E、F等,測量出各相鄰 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jù)這條紙帶,求出這次實驗時滑塊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③在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該同學以片碼m的質量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
理論和實驗均已證明,在滑動的條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數(shù)關系,即可以寫成:
。a=km+c(式中的k和c為常數(shù))的形式。那么,本實驗中的常數(shù)具體表達式因數(shù)肚:k= ,c= ;結合本實驗圖線得出的滑塊與木板問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一.選擇題
1.A
2.B
3.C
4.AD
5.D
6.D
7.C
8.A
9.C
10.CD
二、實驗題
11. (1)5.10 (4分) (2)1.0, 2.6 (每空2分) (3)P點到桌面的高度h;重錘在桌面上所指的點與Q點的距離a;圖略(指明各物理量含義4分,圖中的標注清晰合理2分) (4) (4分)
說明:其中第三小題測量也可有其它組合,相應第小題的表達式也會有所不同,如測量兩光電門距水平桌面的高度和兩光電門之間的水平距離,只要合理的也給分.
計算題
12.①將S2切換到b ,R1= ②.E=1.43或10/7V,R2=1.2Ω
③較小 , 甲
三.計算題
13、(15分)(1)土衛(wèi)六圍繞土星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依牛頓第二定律有: ①
整理得土星的質量: ②
(2)
(3)中子和氮核碰撞過程遵循動量守恒定律,設中子質量為m,入射速度大小為v,反彈速度大小為v1,氮核獲得的速度大小為v2,取中子入射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
③
代入數(shù)據(jù)有:
④
解得:
⑤
其中①②式各1分,③④⑤各2分,完成核反應方程2分
14、(1)由題意可知,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軌跡如圖所示,粒子先通過A點,則在O點的速度方向如圖,由左手定則可判斷出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
(2)設粒子初速度方向與x軸的負方向夾角為α,軌道半徑為R,由幾何關系知:
tanα= = a/b ① 所以
、凇
又據(jù)幾何關系 、
由牛頓第二定律:BQV=mV2/R 、
由⑤⑥兩式得: 、
本題共15分,其中磁場方向占3分,①――④各2分,⑤式4分
15.解:從兩小球碰撞后到它們再次相遇,小球A和B的速度大小保持不變,根據(jù)它們通過的路程,可知小球B和小球A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之比為4∶1 ①
兩球碰撞過程有: ②
③
解得: ④
本題共12分,其中①④式各2分,②③各4分。
16.(15分)
(1)線框轉動過程中,bc邊始終和磁場方向垂直,感應電動勢大小不變,設t=2.5×10-3s的感應應電動勢為E E=BL
帶入數(shù)據(jù)得: E=25V ②
設,根據(jù)安培定則,從t=0開始,
內(nèi)Uad為正值,
內(nèi)Uad為負值,圖像如圖
(2)在EF上加電壓后,板間產(chǎn)生強度E不變,方向交替變化的勻強電場,微粒時刻開始運動,一個周期內(nèi)的運動情況如圖,設微粒在電場中運動的加速度為a
③ 其中
④
⑤
⑥
微粒在一個周期內(nèi)前進的距離S=2S1-2S1 ⑦
由③④⑤⑥各式得:S=
由于粒子做往復運動,所以實際運動時間小于4T,設運動總時間為t,
t=3T+2×0.3T-Δt ⑧
其中Δt滿足: 、
由以上各式t=3.32×10-2s 、
本提共21分,其中①②⑦⑧⑨⑩式每式1分,③④⑤⑥每式1分, 圖象占5分,其它表達方式正確也給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