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分)【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
(一)硫酸廠常用煅燒黃鐵礦(FeS2)來制取硫酸。
(1)煅燒黃鐵礦的主要化學方程式為 。
(2)SO2和O2的反應為 2SO2(g)+O2(g)2SO3(g),該反應在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則下列 (填序號)可作為反應達到平衡的判斷依據。
A.v正(SO2)=v正(SO3)
B.各組分的體積分數不再變化
C.反應體系的溫度不再變化
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E.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3)熱交換器是實現冷熱交換的裝置,化學實驗中也經常利用熱交換來實現某種實驗目的。試分析氣、液熱交換時通常使用的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名稱)
(4)硫酸工業(yè)所產生的尾氣除了含有N2、O2外,還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霧。能用于測定硫酸尾氣中SO2含量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NaOH溶液、酚酞試液 B.KMnO4溶液、稀硫酸
C. 氨水、酚酞試液 D.碘水、淀粉溶液
(二)實驗室常用硫酸廠的燒渣(主要成分是Fe2O3及少量FeS、SiO2)來制備綠礬(FeSO4·7H2O)。
其中測定綠礬產品中FeSO4·7H2O含量的實驗步驟為:
a.稱取5.2 g產品,溶解,配成250 mL溶液
b.量取25.00 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 01 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體積35.00 mL。
據此,請分析:
(1)滴定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完成并配平離子反應方程式)。
(2)滴定達到終點的標志是 。
(3)產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為 。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⑴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生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裝置圖補充完整。
⑵實驗中他們取6.4g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請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
③下列試劑中能夠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鐵粉 B.BaCl2溶液 C.銀粉 D.Na2CO3溶液
(3)為了測定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甲、乙兩位同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生的SO2的量,再計算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很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預先除去了溶解O2),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隔絕空氣條件下)
②乙同學設計的方案是: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于錐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Cu(OH)2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定出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
(4)請你再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據,并寫出相應的計算式。
例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先進行了有關實驗:
⑴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生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裝置圖補充完整。
⑵實驗中他們取6.4g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請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 。
③下列試劑中能夠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鐵粉 B.BaCl2溶液 C.銀粉 D.Na2CO3溶液
(3)為了測定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甲、乙兩位同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甲同學設計方案是:
先測定銅與濃硫酸反應產生的SO2的量,再計算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他認為測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很多種,請問下列實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寫字母編號)
A: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的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
B: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
C:用排水法測定裝置A產生氣體的體積(已折算成標準狀況)
D: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預先除去了溶解O2),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隔絕空氣條件下)
②乙同學設計的方案是:
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取20mL于錐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滴定(已知:Cu(OH)2開始沉淀的pH約為5),通過測定出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來求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假定反應前后燒瓶中溶液體積不變,你認為乙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
(4)請你再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測定余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簡要寫出操作步驟及需要測定的數據,并寫出相應的計算式。
1-5ABCBD
30.I。光照強度,溫度,降低,降低
II.(2)用黑紙遮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2分)觀察水體變成淡黃色。(2分)
(3)把水體變黃的試管放在日光燈下,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觀察水體顏色變化,(2分)水體恢復成淡紫色。(2分)
分析預測的結果:
(1)遮光條件下,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隨著水體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pH值下降.水體變成淡黃色.由此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2分)
(2)光照條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隨著水體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減少,pH值回升,水體又恢復成淡紫色.由此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2分)
(1)不放金魚藻的水體(2分)
(2)溫度、光強、金魚藻數量(2分)
31.I (除注明外,每空1分,(1)紅眼BbXaXa 2/3
(2)有絲分裂后 R或r
(3)①不可遺傳變異
②實驗步驟,第一步:用該未知基因型的黃色果蠅與正常黃色果蠅yy交配
第二步:將孵化出的幼蟲放在不含銀鹽的飼養(yǎng)條件下培養(yǎng),其他條件適宜
結果預測:如果后代出現了褐色果蠅,則所檢測果蠅為“表型模擬”;如果子代全為黃色,說明所測黃色果蠅的基因型是yy,不是“表型模擬”2分
II. (1) 9(1分)4(1分) 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3:1(1分)基因自由組合(1分)
(2)、(3)各3分:圖解2分,說明1分
(4)YyRrDd,YyrrDd(2分)
化學參考答案和評分意見
6B 7D
26.(15分)
(1)H 氧 (各2分,共4分)
(2)或
(或其它合理答案) (各2分,共4分)
(3) (3分)
(4) (2分)
(5) (2分)
27. (13分)(1)的電子式 (2分)
(2)① (2分)
②(3分)
(3);(3分)
(3分)
28(16分)(1)泥三角 干燥器(2分)
(2)C(2分)
(3)3CuSO4===3CuO+2SO2↑+SO3↑+O2↑(2分)
B裝置的作用是吸收SO3 (2分) D裝置的作用是除去SO2 (2分)
等到冷卻后方可讀數(2分)
O3 (2分)將褪色后溶液加熱如恢復紅色為SO2,如不恢復則為臭氧。(2分)
29(16分)(1)C9H10O3(2分) A的一種可能結構為(2分)
羧基、羥基(2分)
物理參考答案和評分意見
14.AD 15.A 16.A 17.B 18.BD 19.A 20.C21.AD
22. (17分) (1) 102.35,10.296;(2) (2)①C,②CD; (3) ①較大,②30
23. (16分) 解:(1)設力F作用時物體的加速度為a1,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F-mgsinθ-μmgcosθ=ma1 (1分)
撤去力后,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2 (1分)
由圖可知:a1=
t1=1s時物體的速度:v1=a1t1 (1分)
拉力F的平均功率為P=Fv1/2 (1分)
解得P=300W (1分)
(2)設撤去力后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間為t2, v1=a2t2,解得t2=2s (2分)
則物體沿著斜面下滑的時間為t3=t-t1-t2=1s
設下滑加速度為a3,由牛頓第二定律 mgsinθ-μmgcosθ=ma3,a3=
t=4s時速度v=a3 t3=
24.(1)根據能量守恒:
(2)此時圓形金屬圈切割磁場的有效長度L=m―(2分)
V ---(2分)
V ---(4分)
(3)
------(2分)
------(3分) 方向向左 --------(1分)
25. 解:(1)(6分)
如上圖,設粒子剛進入第一個有電場和磁場分布的區(qū)域時速度為v,由于qE=mg,所以粒子在里面作勻速圓周運動,設出第一個區(qū)域時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則:
vx=vcosθ 又
即
代入得 vx=
=
=
(2)(7分)設粒子進入任意一個有電場和磁場分布的區(qū)域時速度為v,粒子作勻速圓周運動,設進入區(qū)域時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α,出區(qū)域時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β,則:
; 又
得=
=
(3)(7分)設剛好能從第n個有磁場和電場的區(qū)域內射出(或不射出)
由能量關系有
在最低點,速度水平,即
則
故粒子不能穿過第61個有電場和磁場的區(qū)域
注意:此題也可以用微元的思想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